1-9
▲Wenda20121104A 5:23 礼佛中的回向和通常意义的回向有何区别
女听众:礼佛中的回向和通常意义的回向有什么区别?
台长答:礼佛中的回向实际上是大回向……很多人说“心灵法门没有回向”,你说说看这种小回向跟大回向哪一个重要?……很多人不懂的,做一个小动作也去回向一下,做一个善事也回向一下,你说你有什么功德啊?(对)而且你功德做得这么少,你用的回向,全部“啪啪啪”没了。这个礼佛是一个固定的大回向,你念完之后消掉、忏悔你的业障,回向你的功德,这多好啊!多干净啊!举个简单例子,你家里已经堆得一塌糊涂了,你把家里理干净、擦干净之后,你请客人进来住或者来玩,你说是干净好呢?还是家里堆得脏得不得了,灰尘满地还说“来来来,我请你来住住”(呵呵,听懂了,这其实功德要很大,然后再……)对了!
▲Wenda20150130 01:36:42 念小房子不用回向;要尊师重道、依教奉行
女听众:现在有些师兄小房子念完了不烧,他说回向掉,这样子的话有什么后果吗?
台长答:他说回向掉啊?(对,他说小房子经文不能烧,然后他就回向掉了)这是经文啊?你叫他去看哪个是经文啊?(他小房子就是按照我们这样子念的)对啊,那他已经走偏了。那叫他学心灵法门干吗?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都是好的,你叫他好好学其他的吧。有师父他都不听,他愿意自己这么做,他念小房子干吗?我讲话你听得懂吗?(我听得懂,我明白)他回向什么意思啊?他怎么回向啊?他把小房子怎么回向,你告诉我呀(比如说给某某某的要经者,他就是说把这些小房子里面的经文全部回向给某某某的要经者)好了,拿不到的。你是谁呀?你是谁呀?!你嘴巴里一种气场讲出去,对方收得到的啊?“回向”,我告诉你,回向是修得好的人才能回向的,你看庙里很多高僧大德他们回向对方能收到,就等于你一个手机或者一个对讲机发射功率很差的,对方能收到吗?听得懂了吗?(听得懂,师父)所以他这些小房子如果经常长期积累的话,就有人来拿了。他以为回向掉了,里面的经文都有用的,那有人就把它当成没有用的、没有人拿的东西了,接下来人家就会把它拿走了(明白了,师父,我会把这个录音给他们听的)好好叫他听了(师父,我们学心灵法门的佛子要视师父如佛,这个是一定要做到的)这个是啊,当然咯,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很多是佛法基本理念,那你必须要尊重,就像师父经常跟大家讲学佛不能依人,要依法不依人,对不对啊?(对)要依法,我们学的是佛法,我们学的心灵法门,这个法门你必须依照心灵法门正确的东西来做,明白了吗?(明白师父,那天您已经批评过我了)要依法不依人,所以要记住尊重师父。尊师重道不要说师父了,连一个老师你都要尊重,连一个父母亲、连马路上的人都要尊重,更何况你的师父你必须要尊重了,你不尊重师父你怎么学得到东西啊?(对的,要不然就不用拜师了,拜了师父,师父教给我们的法我们必须要完全地接受)否则拜师干吗啦?跪在那里拜师干吗啦?对不对啊?(是的)
▲Wenda20170310 13:04 关于把功德回向给佛道
女听众:如果不想用自己的功德求人天福报,想把这些功德回向给菩萨、回向给佛道,这样如理如法吗,师父?
台长答:这是你自己的一种境界。实际上,等于你把自己的功德给了……举个例子,有一个救济众生的慈善机构,你把钱,等于自己的功德,说:“我给你们了,我不要。”那么你给了人家,救济了别人,你有没有功德?(有功德)就是这么来的啊!但是这个是要冒一定风险,因为你功德不多的话,给了别人之后,你是不是在生活上会比较穷一点?会的啊,因为你现在在许愿当中,你没有福报(对)你虽然会慢慢地不断有福报可以回来,但是因为你付出的少,你得到的也少。比方说,你去红十字会做功德,那人家会给你表扬信,对你好,你是有功德。但是事实上,因为你在人间功德不够,所以就算你做了这些功德,你也不可能马上会得到很多的回报(师父,回向给佛道跟普通的回向有区别吗?)有区别。你说回向给佛道的话,实际上佛还是继续给你能量,继续给你功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天理,但问题是你种下去有这么快吗?(明白了)比方说,你至少十年才得到回报,这十年当中,你不停地把功德回向,你会逐渐好起来,但是你还是会承受很多人间的苦痛。有的人就把经文、功德先回向给自己的身体,他就好起来了,是整个的运程转好。十年之后,你回向给佛道那些经文、这些好的东西,可能会让你下半辈子都过得很舒服,但是这十年当中你可能会承受很多的苦痛。道理都是一样的,一个是长远的“投资”,一个是短期的“投资”(明白了,师父)我是讲得比较白话一点。
▲ Wenda20130203A 14:00 学佛人“运命”过程中做功德和修心哪个比例大
女听众:关于本性,我们人做事情,命是随着运走的。但师父经常提到一句话,就是“运命”,我们不要被命运掌握,而是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运命”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做善事;还要修心,改变自己的习气跟劣根性,来改变命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做善事、做功德占的比例更大,还是修心占的比例更大?
台长答:修心和做功德都占很大的比例,实际上修心也是一种做功德(就是说我们一些不好的意念减少之后,那么我们造的恶业就少了,同时我们的功德就出来了,是吗?)是这样的,因为没有做坏事的话,做出来的事情肯定是好事;恶人做了坏事的话,好事肯定做得少了,一样道理(我明白了。师父,祝您法体安康)谢谢。
1-10
▲Wenda20150102 36:51 不良习气会产生恶果和业障
女听众:师父,您好!弟子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习气和业障是一个什么关系?是因果关系吗?因为有习气所以产生业障吗?
台长答:对啊,这句话一点不错,因为有不良习气的话,就产生不良的恶果,这不就是因果吗?(如果有一些习气,也谈不上什么恶,但是也不符合菩萨的标准,慢慢也会产生业障是吗?)会会。举个简单例子,你说不伤人的习气,“我自己就是喜欢不洗手吃饭,吃东西我就不洗手”,我问你,会不会有果报啊?你的肠胃就不好,你就会经常肚子里有细菌、有蛔虫,那是不是果报出来了?(是。如果我们发愿要断自己的某些习气的话,其实一个是不造新的恶因,再一个也是在消以前的业障了是不是?也是像忏悔一样是吧?)对啊,本身对一些旧的东西,你只要许个愿不做了,你一定会慢慢地消除这个果报的(谢谢师父开示)
▲Wenda20200124 16:52 “我执”是怎样形成的,会产生什么后果
女听众:师父,我执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台长答:“我执”,以我为中心啊。因为人生出来之后,他就知道有这么个“我”字,当自己知道一个“我”字的话,私心、杂念、欲望就开始生起了。“我执”本身是人天生带来的一种自私心,所以佛教里边把“我执”称为一种很重的劣根性(嗯)因为什么事情以“我”为中心,那么接下来你就很痛苦了。比方说,“我执”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啊,因为“我执”就是我认为怎么样,我认为这个事情是我的,这个事情本来就应该是我的,这个事情怎么怎么……你对人生虚幻的东西全部认为是你的,那么一旦这些虚幻的东西离开的时候,你这种执著落空了,你是不是伤害自己了?因为缘分来了,你还是执著于“这是我的,那是我的”,到了最后你就会自大了,自满了,自卑了,贪婪了。因为你心中觉得放不下自己,那么执著于我相啊!所以要好好地修了。真的是不容易,学佛不容易,做人不容易,希望每一个人都要真的活在众生当中,而不要活在自私心当中。
▲Wenda20131025 15:01 破除“我执”之后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女听众:“破除我执”跟您讲的这个“无我”是一回事吗?
台长答:对。我执只不过是无我的前奏,还有执着说明你还有你自己!“哎哟,这个事情我一定要怎么做、这个事情我不开心、这个事情我想不通”,那就叫我执。我执的话怎么会无我呢?因为你有“我”了,所以你才会执着。我执是无我的前奏,等到我执破除之后,你才会达到无我的境界(那就是境界特别高了)对啊(因为破除我执之后才能脱离轮回)对了,我执坚决不能有的,有我执的话,人会傲慢、会沮丧、会自以为是、被人家说一句话马上会难过,接下来懈怠、睡眠、堕落什么都会有的。很多女孩子不就是这样吗?在某一个场合觉得没有面子、没有钱,回到家难受啊,好了,开始乱来了。出卖肉体换了很多的钱,表面上穿得金光闪闪的好像很有钱,但是她内心空虚啊,她的心已经破碎了。你说换来的这些身上的名牌、金光闪闪的金戒指有什么用啊!(明白了,谢谢师父)
▲Wenda20180112 29:15 如何理解“破除相,无众生相”
女听众:《白话佛法》第一册第十章《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提到“破除相,无众生相”,请师父慈悲解释。
台长答:这是《金刚经》里边的,“破除我相”就是不要有自我,看别人要平等,破除众生相。你刚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多看看师父的《白话佛法》,好好悟一点。你要想想看,一个能为别人做好事的人会有自己吗?一个人发脾气就是自私,这句话你承认不承认?(承认)因为你发脾气,你伤害了别人,你不管人家的感觉,你说说看,你是不是自私的人啊?(是)好了,所以学佛的人能有“我”吗?(不能有)无我的人才能为人民服务啊,无我的人才能为众生献身啊。整天为自己的人,我没面子了,我丢脸了,我怎么怎么的,为什么说我,我我我……为什么我没有啊?他为什么能成正果,我成不了啊?这些全部都是无明习气,明白了吗?(明白了)
▲Wenda20131025 17:10 如何破除“我执”
女听众:在家的居士脱离不了凡尘这个环境,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家庭角色,还要跟人打交道。他怎么样修才能够早日破除“我执”呢?
台长答:修是长期的,是一点点改毛病的。像你们嘴巴里讲“我要破除我执”,喊口号有什么用?破除我执就是说不要执着,人家说什么无所谓,不要自以为是。就像师父现在讲你们,你是个博士,我现在把你讲得一钱不值,你就觉得“我本来就没什么,一无所有,学的这点东西也是很片面的,我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博士怎么样啊?”这样的话你就破除我执了嘛,破除我执还有个境界呢,要有人来帮你破除的啊!师父现在讲你们不就帮你们在破除吗?没人讲你,你慢慢会骄傲起来的。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老不被人家讲,慢慢会越来越骄傲,最后自己就堕落到我执的陷阱当中了。因为觉得自己永远是正确的,最后一件事情做错了,被人家赶下来,你不就是错了吗?(嗯,就是放下自己,然后一点一点地积累习惯,以后就成自然了)对了。很多爸爸自以为是,妈妈从来不敢讲他的,这个老公在家里牛得不得了。有一次孩子的事情叫他抉择,家里他说了算的嘛,“我就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怎么样”,最后把孩子弄得死掉了,痛苦啊,难过啊!这不是我执了吗?你多听听老婆的话不就好了吗?有时候跟她商量也好啊,听听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你自己不就做砸了吗?(对的,谢谢师父)
▲Shuohua20170728 01:56 用行持对治我执
台长语:去除我执心。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我执?要记住:行持。行持是什么?要坚持修行、修心。行,就是我所有的行为,我坚持,坚持正念,坚持正信,然后持戒。在持戒的道路上不能有“我自己”,就叫行持。这样的话,你会拥有清净心,就把清净心拿回来了,就没有自我了。“我一定要,我一定要……”这个一定会出事的,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
▲Wenda20140606 32:02 去除“我执”是证得空性的关键吗
女听众:请问师父,去除“我执”是不是证得空性的关键呢?
台长答:去除“我执”不是关键,是一个基础。你如果还执着的话,根本不可能得到空性的,不能开悟,不会解脱(明白了)
▲Wenda20130331 1:08:30 有关“他执”的问题
女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里提过有关“他执”的概念,网上关于“他执”的解释比较少,请师父开示一下什么是“他执”?我的理解就是“我相”、“人相”和“众生相”里面,请问“他执”和“众生相”……
台长答:“他执”和“众生相”差不多,“我执”就是你自己执着,“他执”就是别人执着(我们要破除“他执”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让人家来执着,有些事情就是由“我执”来影响到人家“他执”的。举个例子,你今天就是认为他不好,他就不好了,是不是他执着啦?那么这个执着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你认为他不好?是不是你执着?你认为他改不了了,他说:“我就改不了了”,是不是“我执”影响到“他执”啊?(我们要先放下“我执”然后才能破除“他执”吗?)一样,你不让人家“他执”的话,自己“我执”也会少,人家执着对你也会有影响。
▲Wenda20160313A 07:41 不好的意念控制不了就是心魔
女听众:师父,您《白话佛法》里写,避免业障第一靠戒,第二靠感恩心。“戒”里有三个层次:一个是去除大毛病,然后是很多私心杂念,最后是灭心魔。您提到心魔只有修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可是有不少新同修,他们念经后不久就经常意念中有这种不好的念头,自己会控制不了,越是念经的时候越会出现,平常倒没有什么。这种特别控制不了的算是心魔吗?
台长答:控制不了的就是心魔,因为他已经占据了你的心,超过50%了。也就是说,你已经不能用正常的心理来控制你的偏执的心理,就是你的正能量已经被负能量压制了,所以你就会发脾气,会吵架,会难过。但是这种有时候是被人家负能量引起的,是来自于外界的,再加上你自身的素质,那么都会有问题(师父您说这个修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这些新同修修了很短时间就发生这种情况,说明他们根基好呢?还是说他们修得特别认真诚心呢?)根基也好诚心也好,还是没有压制邪魔,就是修得不好。一个好孩子,大家都说他好孩子,他今天偷东西了,你说算不算好孩子了?看现实的。
▲Wenda20160729 22:49 有心魔的人多念心经、解结咒
男听众:师父,有心魔的人功课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心魔很重的人。
台长答:有心魔就念心经啊,这还不简单。“心魔”的人就是要心明眼亮,要破除无明,消除自己身上的执著,那这个人就会心魔没有。心魔就是执著:我一定要得到,我一定要怎么样……这个人心魔就来了(像这种,心经一般多少遍为宜呢?)像这种有心魔的人一般至少49遍(明白了。还有别的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师父?)解结咒,有心魔的人一定要念解结咒(念解结咒怎么祈求呢,师父?)就是“求观世音菩萨化解我的冤结”,因为心魔都是来自于冤结,没有冤结哪来心魔啊?(是的。那解结咒多少遍呢,师父?)49遍。
▲Wenda20180720 01:04:20 关于放下;有不好的意念是否是心魔;心里有浊气怎么办
女听众:师父,放下只是暂时意念控制很好,正能量,不代表他就没有不好的意念,对吗?
台长答:那当然对。放下分暂时放下、永久放下,顿悟还是渐悟,它都有讲究的。你说你这件事情放下了,不代表你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所以在其他的事情上你可能还是不开悟的。明白了吗?(好。那如果经常有不好的意念,是不是表示他的业障很重?还是说他的戒律没有守好?)都有(那他怎么能够分别得出来?)业障来了,怎么会分别不出来?你自己想不通了,不开心了,这些都会的(那就是说有不好的意念和不好的觉受,是不是身上就是有魔障?有心魔?)对啊,你有感觉,你感觉不好,感觉有心魔了,就是有心魔了,人的感觉会很准的。我问你,你感觉不舒服了,你是不是人不舒服了?(对)好了,那你感觉心中有心魔,感觉想不通,那是不是你有心魔了?(对。那除了求菩萨,我们怎么针对去除?)念经啊,想通啊,多听师父的《白话佛法》,《白话佛法》就是一剂良药,你看了之后人会想通的(我自己有时候会感觉心中有股很不好的浊气,就特别想把它给吐出来,针对这个,我是不是需要念经?念心经或者是小房子?)浊气就是不好的气场,就是有生气啊,实际上经常生气的人就是等于有浊气,吐出来怎么吐?把它忘记就不要吐了,忘记啊。忘记不掉你就吐,吐就是到卫生间去,自己去讲就好了,一直忘记不了,时间讲得多了,白天也讲,在外面也讲,就是神经病了。你偶然地,比方说你有一件事情很不开心,你完全可以吐啊,你就跑到卫生间去:“这种事情,这种人,哎呀,世界这种人多得很呢,算了吧,我也不要去跟他搞了。”好了,吐出来了。如果你跑到外面不停地再讲,再讲,那么就神经病了,就放不下了,吐不尽,放不下(师父,我老是感觉自己心中有浊气是不是跟我在医院上班有关系?)那肯定的,你看见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看见人家病痛,那怎么会没有浊气啊?那肯定的,肮脏啊,医院里的病人哪个不是有灵性的?基本上百分之五十、六十、七十都有啊(我现在就是想把国内的工作辞了,然后来这边留学,请师父加持一下,感恩)你自己考虑吧,讲心里话,像你这种孩子要好好修的话,前途还是有的(感恩师父,感恩观世音菩萨)
1-11
▲Wenda20160103B 41:56 衡量功德大小的标准,要用佛的境界来做任何善事或功德
男听众:师父,衡量功德大小的标准是什么?是不是菩萨会根据每个人的根基和福报来衡量?他们功德的标准也不同呢?
台长答:功德大这个人慈悲心大,一个慈悲心大的人做出来的功德就大。那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要用佛的境界来做任何人间的善事或者功德,那么你的功德真的是很大。我经常讲,如果你今天发心了,很多人说“我学师父样子,我也不睡觉,好好地度人”,那么他的发心只不过是学师父。那么你如果发心“我学佛,不是单单学师父,我要学佛日以继夜地这么去帮助众生、帮助别人”,那么这个境界就不一样了。所以,其实要以佛为榜样,这样的功德就非常大。如果你以这种人间的一时冲动同样做出某一件事情,比方说师父要来开法会了,很多人很努力,那么一时是“哎呀,我真的要救人啊!”感动得不得了,忙了一个月,等师父忙完一走,他又开始不努力了,那么这种人的功德不会很大的。功德大的人是脑子里永远有佛有菩萨,“我不停地要做啊做啊,我一定要救人啊救人啊”,这种人功德就大,哪怕一件小事情,他的功德都会震动天地的,是这样(哦,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80615 01:05:27 是否在佛台前许愿才算发心;许愿要许正能量的愿
男听众:《白話-佛法》第一册的《善事与功德的区别》中有提到,在菩萨面前发心行善、乐善好施、帮助别人,这个发心必须是在佛台前念,向觀世音菩薩许愿、讲这些话,才是叫发心吗?
台长答:如果你在佛台前许愿,这个愿力就很大,你自己在心里发心,要看你的心力重不重了,你心中没有力量,你发出来的心连过路神都听不见,那你发什么心啊?(如果在佛台菩萨前面许愿平时要行善……)这不一样,绝对不一样的。在佛台前发心,当然和那个是不一样的,一个有菩萨在啊,菩萨不在护法神还在,你在有佛台的地方发心比较好啊(好的。会添加自己更多的善缘,对吧?)对,一定是的,你家里经常成为学佛人的好的道场了(这样同时也会沾染上尘缘吗?就是尘世间的这些缘分)不会。因为许愿是正能量的,那种不好的东西上不了身的。你们很多人搞不清楚就在这点,你是正能量地求,魔它上不了身的,你是负能量地求,魔就上来了。明白了吗?比方说你求“我要跟这个女的好啊”,好了,色魔就上来了,菩萨不来,色魔上来了。
▲Wenda20170108A 30:08 怎么消除储存在八识田中未受报的业种
女听众:師父,您也说过起心动念无不是业,言行举止都是造成业种的因,这些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当有功德进入这个意识才能消除业障。请问師父,什么样的功德能够消除储存在八识田中未受报的业种?
台长答:就是彻底忏悔。自己做错了,彻底忏悔第八意识当中已经做错的事情。彻底忏悔是什么?哭着、求着、磕头,真的心中觉得自己做错了,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有理由,“菩萨,我真的做错了,我真的对不起菩萨,觀世音菩薩你要原谅我”,这个是深挖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消掉。就像一个苹果烂掉了,你要把它挖到底,把所有的烂的全部挖掉(感恩師父開示)善事善念只有在菩萨的见证下才可以转成功德。
▲Wenda20161016A 22:14 关于人间功德、入世功德、出世功德的开示
男听众:师父,您在观音堂开示提到了人间功德、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的概念。并开示在人间做的功德实际上是叫入世功德。请问师父,人间功德和入世功德只能是善事吗?
台长答:入世功德是什么?你在人间做的功德是不是在世功德?入世功德就是在世功德。比方说你今天去帮助别人,救人一命了,胜造七级浮屠,你是不是在人间所做的功德?叫入世功德。那出世功德是什么?你的境界完全是菩萨、是佛了,你今天度了一个人,那就是出世功德。这个功德就大了,因为你是把他救到天上去了(明白了)入世是什么意思?在世间你在救人,在世间救人叫入世。举个简单例子,师父把你救得已经不想在人间求任何名利了,已经超脱自己这种境界、六道这种不好的东西了,那么你说师父做的是不是出世功德?(是的)如果我今天把你修得天天做好事,天天做善事,也在人间做功德,但是你还是在庇佑你的一切东西,你还是放不下,是不是入世功德?(明白了。人间功德、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的区别是什么呢?)人间功德就是入世功德,是一样的。
▲Wenda20140502 02:09 念功德宝山神咒转化功德的问题
女听众:功德宝山神咒如果加在功课里,是用我们前世的功德还是今世的功德来消业障?
台长答:功德宝山神咒一般就是你今世有功德、做了很多善事,念了这些经文之后,可以把它化成功德。但是你没有善事的话,念了也没什么用啊(我们一直在做功德的话就可以念?)那当然了。你以为自己做的是功德,但不一定是功德,念了功德宝山神咒它也会化成功德;如果你知道不是功德你更应该念;如果你知道自己做的可能是功德,念功德宝山神咒那就更坚强地加重了你的功德(明白了。就是说念功德宝山神咒也是有功德的)对(感恩师父)
▲Wenda20180408A 22:46 哪种情况可念功德宝山神咒;度人的功德最大
女听众: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念功德宝山神咒?
台长答:你有很多善事、善举、善行,就可以念功德宝山神咒了(可以一直念下去吗?)要看你有多少了,念当然可以念,你没有做善事没有功德,念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可以转的,要有行为。比方说,念功德宝山神咒之后你要做的,要去“行”的,明白了吗?(嗯。如果同修之前一直在做功德,但是没有念过功德宝山神咒,现在突然生重病,他是不是就可以念功德宝山神咒?)对啊(那他可以念多少遍?)一直念,每天念49遍(可以念多久呢?)要看的。你功德不够了,没做了,就不行了。其实一直做功德的人一直可以念的(他之前一直做,每个星期都到观音堂值班、去度人)度人的时候最厉害,度人的时候功德最大。你们都看不见的,护法神都在边上。有时候没人的时候,我们的佛友还在那里念经(对啊。度人的功德真的很大,菩萨来。昨天我们搞活动,上午我们在观音堂上香请菩萨,寿星菩萨就来了,就坐在观音堂佛台旁边)看见了吗?(给我们度人的人都有延寿,是不是这个意思?)全部都有延寿。你不要看有时候你边上没人,护法神都在。你不要以为你在度人的时候没功德,功德大大的(感恩菩萨,感恩师父)
▲Wenda20170709B 42:12 不为功德求功德,自有功德心中存
女听众:师父,我们经常说“随喜功德”,当看到别人做一件好事,比如放生,到时候我们会说“随喜你放生功德”,这个随喜功德是否真的有功德呢?比如别人放生十条鱼的功德,我随喜他放生十条鱼的功德,那我能得到多少功德呢?
台长答:记住:不为功德求功德,你自有功德心中存;要为功德做功德,最后功德全部都会有漏。明白了吗?(明白)
1-12
▲Wenda20140316B 05 : 18 如何才能一世修成
女听众:如果我们想好好地跟着师父修心学佛,在现实生活当中怎样做才可以一世修成,跟着师父早日回家呢?
台长答:就不停地修啊(不停地改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是吗?)对(还要多度人,还要跟着师父去弘法?)对啊。多度人,多修心,一世修成。因为等到你多修心、多度人的时候,你的心胸会广大,你会有善念,就不会有恶念。然后不造新业,就能上天(我真的好想跟您好好修,一世修成)嘴巴讲没用,要真修。
▲Wenda20141019B 47 : 56 有关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问题
女听众:小乘佛法不是说破了我执嘛,但是没有破法执,对吧?(嗯,对)大乘佛法就是破了法执。但是法执,所有的六根六触这些,眼、耳、鼻、舌、身、意,他看到这一切,不都是有主观反应的吗?如果说没有破法执的话,其实我执不是也没有完全地破吗?不还是“我”在想这些事情吗?
台长答:很简单,成佛必须小乘佛法为基础,大乘佛法用这个破我执、破法执,全部把它破掉。那么现在的人呢直接就学大乘佛法了,小乘佛法的我执还是没破,所以就是在破法执的前提下,也带着破我执。(就是说还是有一些融合在里面的?)那当然了。就是说一个人本来在家里好好地做好事,不到外面去惹事就可以了。现在是什么?不但不惹事还要去帮助人家做好事。自己做得不够好,一边帮人家做好事当中一边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一个更好的人(嗯)
▲Wenda20160325 48:20 台长开示“因空”和“果空”
男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一册第12篇谈到,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和“果空”,大乘佛法讲“因空”,那么既然因果都空了,为什么还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呢?
台长答:“因果不空”讲的是小乘佛法,讲的是有因有果,因为有因有果,要把自己变成“我空”,因为我自己都空了,因果就没有了,没有因果了,你到大乘佛法当然“因空果空”了,那么因果都空的话,那就是大乘佛法。所以“因果不空”实际上就是……就像人一样,人现在有吗?有的,还活着,那死了不就没了吗?那么从整体来讲,人是没有的,人是没有生死,因为生了就是死,死了就是生;但是从人间来讲,人生的吗?生的,是在活着的。但是你说活着的人,很多人心已经死了,算不算死了?算死了。没有灵魂的人,植物人算不算活人?他当然像死人一样。从道理上来讲,实际上这个因果空是必然的,但是因果有,那是暂时的。
▲Wenda20130405 48:45 关于空的理解
女听众:还有一个关于空的问题弟子不是很理解,师父常常举例子,说一个人出生前什么都没有,是空,那出生以后就有了,死了以后又没有了,也是空,台长每次举例子,都让我觉得这个空,在有色世界来讲,它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呢,还是说任何事物他从无到生再到灭,它本身其实一直是空的,连这个过程也是空的呢?
台长答:这是你一个理解力,心经八个字送给你就可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很多人看电影看完了还沉浸在电影里边的,那么这个人就是把色当成真了,很多人电影看完了就忘记了,那色即是空了。那你在人间看见这么多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的?是存在的呀,那么你知道百年之后会没有的话,你不就把他看成空了吗?但是你说他是不是存在的,他是存在的呀(嗯)存在的短期,也叫存在,但是短期没了,他也是不存在,这个是菩萨让你们看穿这个世界本质的问题(嗯,是)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肚子饿的时候,那么多菜给你吃,你看见是不是有色的?我们说有色世界,这是不是一个物质啊?吃完了呢?盆子里还有吗?(没了)第二天你还有吗?不就结束了吗,不就是色即是空了吗?对不对呀?那你说空即是色为什么?你看看盆子空了,第二天又要吃了嘛,盆子里不又有了嘛?(嗯)
1-13
▲Zongshu20140715 28:10 定力不够容易闯祸,如果何增强定力
女听众:师父您好!感恩师父让我有改过的机会,我今天去马六甲的心灵法门忏悔,念27遍礼佛大忏悔文,我今天就打通电话了,感恩师父!
台长答:你要好好地努力啊,一定要好好地努力(是,师父。感谢您给我机会!您要加持我,师父!我有时定力不够)你经常定力不够,你的感情也是因为你的定力不够才闯祸的,听得懂吗(听得懂。师父开恩一点,再加持我好不好?给我定力,定力多一点)你每天要看一篇白话佛法,看了之后你就会有定力了(好,我会记得的,师父)
▲Wenda20180216 01:12:57 耐心和恒心是定力,有定力才会有智慧
女听众:联谊会的时候师父说“耐心和恒心是拥有智慧的基础”,这个耐心和恒心是不是定力?有定力才会有智慧?
台长答:对。耐心是指人间的,恒心那是已经超越了一般人的耐心。恒心是有一个理想、一个理念,有个志愿、有个心愿,还有一个愿力在里边,所以他才会产生恒心。“我今天要做一件事情,我一定要修到天上去,成为菩萨,我有恒心。”坚持就为恒(有的师兄可能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长性,只有念经、弘法一直坚持下来,这样的孩子是不是也是有任务下来的?)那当然了,绝对的(很多师兄都是这样)对。过去很多事情都没有恒心,都没有长性的,一到念经学佛,跟着师父六七年、七八年的还到今天,越修越好,因为他在当中获得了无限的法乐、喜乐,还有快乐。
▲Wenda20180126 52:20 “如如不动”和“定力”之间的关系
男听众:请师父开示一下“如如不动”和“定力”之间有什么说法。
台长答:如如不动,已经在本性当中了,定力好也是在本性当中,没有太多的变化。定力只不过代表你修炼的一种程度;如如不动代表你已经修成了不管外界怎么起变化,内心不动,外境动而内心则不动,这个就叫“如如不动”(明白了)
▲Wenda20171215 14:29 一切是否都依附于缘分而存在
男听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缘分,包括人的福报和业障,都是依附于缘分而存在。这样理解对吗?
台长答:是啊,没有缘分你什么都没有。人不就是缘分吗?你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缘分,没有缘分,你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一个人命中有100万的财富,其中50万是需要做某份事业或某份工作,因为这里面有他的很多善缘在,如果现实中他没去走这份缘分,没去这个公司上班,那么他命中的50万财富还能得到吗?)得不到了。你现在有这个机会,有这个命,有这个运,但是你没有这个缘(哦。那这个缘来了我不去顺着这个缘走……)缘分断掉了(那断掉了,会存在他的福报里吗?)没有了,所以人家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学佛也是的,比方说人家告诉你心灵法门,你说“我不学,我不听”,没了就没了(就是我们所说的那句话,叫“把握机遇”,你把握不了就没了)对了。你要知道,有这个命不一定有这个缘(哦。有这个命不一定有这个缘和有这个命也有这个缘,这两种怎么理解呢?)人家给你算命,说你有财运的,那么你就要有缘分去做生意,你做生意了你才能有钱拿。要是人家算命说:“哎呀,你会有钱的。”你就天天在家里睡觉等钱吧,你说会来吗?(不来了)就是这个概念。缘分,是你去做,是你碰,去得到它,叫缘;命,那是你应该有的。应该有的,不去努力也会没有。就比方说一个人生出来,你应该会长大的,“反正人会长大,我不吃饭好了,不睡觉好了”,你说你长得大吗?(长不大。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Wenda20160605B 55:20 定业是善恶两业造成的;如何转定业
男听众:定业是指的恶业吗?
台长答:不是的,定业是由善恶两业造成的。定业就是说你的命根当中,善恶两业已经造成了你今世的命运,已经定下来了。那么我们现在修,我们这个业就会变,消掉了,定业也会改变。定业的改变是在你流年当中,做了很多善事,才会慢慢移,改变你的定业。比方说你这个人是个坏人,你只有在每天做好事,慢慢地让人家都觉得你是个好人。时间长了,人家才会给你一个概念你是个好人。就是这样(师父,当定业转化成善业,是全部转掉,还是会留一点受报呢?)转得掉全部转,转不掉全部受报。
▲Wenda20141212 51:51 如何理解“心不随境转”;如何更好地持戒
男听众:师父常说“心不随境转”,这是不是一个定力强弱的问题呢?
台长答:“心不随境转”一个是定力,定力是怎么来的?定力就是戒律,能戒的人就会有定,戒了之后才会有定力,定了之后才能产生智慧,所以“戒定慧”。你要想定得下来,那你必须要戒,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能看,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做的不做,不该说的不说,慢慢慢慢自己就定得下来了,有定力的话你当然不会受五欲六尘所染了(那对于意志力薄弱,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来说,如何更好地去持戒呢?)忍辱持戒。学会人家骂你不讲话,学会人家讲你、讽刺你、污蔑你忍辱!有什么用啊,有什么关系啊,让他讲好了。谎言有时候就像拿一把弓箭,朝着天上射箭,因为你的心是光明的,像天一样的光明透彻,所以箭射不到你的心脏的,谎言就像弓箭一样到了一定的高度,它就会慢慢自己掉下来。所以,学佛人首先要先学会忍辱,忍辱才能精进,所以必须要学会忍辱(明白了)
▲Wenda20180805B 28:39 怎样才能集中精力念经
女听众:师父《白话佛法》第一册十三篇《心不随境转,灵不随缘转》说到:“当脑子乱想心里烦时,要专心念经,用心忏悔,烦恼自然就消除了。只有诚心诚意地用心念经才能离开业障,离开恶魔,离开所有给你带来烦恼的东西。念经时思想要集中,不然就达不到效果。如果在念经时胡思乱想,一会儿这个,一会儿想那个,念出来的经文就会散乱,心也散乱。所以念经要用心来念。”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做家务、驾车、走路,等等,这时候念经感觉不会集中、不会用心。请问师父,这是不是没像师父说的“心不随境转”呢?要怎么做才能集中精力去念经呢?
台长答:念经就是念心。心不集中,说明心散乱,杂念太多。如果心没有杂念,心会集中。你这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要看条件,内心条件和外在条件要符合,你才会思想集中,才会一心不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般做不用过脑子的事情,就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念经,因为做那个事情的时候不用用脑子,我们用脑子就是来念经。这么理解对吗?)对。
▲Wenda20200710 72:28 台长开示“身心气合一”
女听众:《白话佛法》第一册:怎么样念经效果好?师父说“身气合一、心气合一、身心气合一”。请师父再慈悲开示一下。
台长答:坐在那里安安定定地念经,然后脑子杂念没有,气场就稳了,就干净了。气一干净,身体一安定,那么就是身心合一了。因为你人寂静的时候,心寂静的时候,你本性当中的佛性就产生了(感恩师父)
1-14
▲Wenda20171217B 48:53 菩萨提醒要守五戒;怎样能守好戒律
女听众:同修上香时,佛台上菩萨妈妈那里有个声音说:“孩儿,你连五戒都做不到吗?”这是否让她必须守五戒?菩萨是一直在关心她吗?
台长答:对啊,菩萨说她连五戒都守不到。你当然五戒要修啊,你怎么可以五戒不修啊?五戒是最起码的,做人都需要守的道理。杀、盗、淫、妄、酒,哪个可以啊?马路上标志这么大--“不能喝酒驾车”,反对的嘛(对)杀、盗、淫、妄,能骗人啊?能杀人啊?能偷东西啊?还是能邪淫啊?都不可以做的(是的)没有这种品质,朋友你都不要跟他交,何况学佛呢(她就是觉得妄语这个戒可能比较难守,因为有时候答应孩子的事情工作太忙了做不到,这算不算违愿?)好好跟孩子解释那就不违愿了。比方说,答应孩子礼拜几带他出去,没去,“孩子,对不起,妈妈这个礼拜特别忙,所以我想过两个礼拜再带你出去吧。”那怎么叫妄语啊?妄语是吹牛、撒谎。心里不想带他出去,嘴巴里说“我明天带你出去”,然后跟人家说“哎呀,我明天不去了”,那叫妄语。真诚不叫妄语,你至少要真诚,你至少真的是很忙,你本来是想带他去,后来你没去成,那叫什么妄语啊?(哦,明白了。五戒里面有一条“不邪淫”,但是她结婚了,没有清修,这算不算违愿?)邪淫,就是跟外面的,这个是……所以法师是戒淫、戒淫欲的,那是不一样的概念,一个叫戒邪淫。但是你正淫也不行啊,整天夫妻两个人正淫也是犯罪。学佛的人,你整天做畜生事情啊?你生孩子可以,生完了就不能乱来的(她先生没有这个境界,算不算违愿呢?)先生没这个境界,她只能把自己境界拉低,谁要你结婚的。那法师为什么?他的境界,为了让他自己纯洁,所以他不能找这种异性来破坏他的戒律,破坏他修心的这种精进力,所以他们才要出家。你结了婚,这里说“我要戒淫荡”,然后这里还结婚,那你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嗯,那她现在可不可以许这个愿,就是守五戒?)守五戒可以,戒邪淫可以,不能许清修的(就不能许清修的愿)嗯(明白了)而且不能说戒淫,戒淫荡就不可以,只能“戒邪淫”。戒邪淫的话有很大的问题的,你结婚之后,你看见一个男的,脑子里动坏脑筋,也叫邪淫。因为邪淫分两种,一种是行为上的,一种是意念上的,都是邪淫(感恩师 父开示)
▲Wendawenda20120812B 16:06 怎样才算是开悟
女听众:怎样才算是开悟?是不是一点贪嗔痴都没有?
台长答:怎么样叫开悟,开悟有很多种。有的叫渐悟,就是渐渐地开悟;有的叫即悟,即悟就是马上就开悟了;还有一种顿悟,顿悟就是顿时就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是指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方向,对自己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明白它里面做的事情的缘由和原因,这个就叫开悟。菩萨的开悟不是说一天开悟,两天开悟,一小时开悟,两小时开悟,是永远开悟。那么这才叫菩萨,这就叫佛。而一般的人开悟可以很快的,就像我们突然之间碰见一件事情说:“哎呀,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么当然了,你这件事情碰到的时候是这样,碰到另外一件事情你又想不明白了,你又不开悟了(听懂了)所以真正的开悟能够长期的开悟、永久的开悟。就像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都不容易。今天做了明天又不想做了,那就是今天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情:读书,想读大学,是好事情嘛,读了几天,“哎呀太累了,不开心了,跟老师不开心了,我不读了。”那么你是不是不开悟啦?(嗯)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想永久的开悟,是不是一定要在没有太多业障的条件下才行?)对,在没有太多的业障下,而且在没有太多的杂念下,还有就是要心空,心空是什么呢?心空就是本性是空的,不去说人家,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人会开悟(听懂)我连善的我也不去想,恶的我也不想,我就好好自己做自己的人,这人就开悟了。
▲Wenda20130616B 51:24 何为真正的开悟
女听众:对佛法理解性的开悟和真正的开悟和印证有什么区别呢?开悟是不是要建立在对佛法的理解基础之上?
台长答:真正的开悟是什么呢?至少要了解佛法,要知道佛菩萨为什么在人间这么救人,我们学的佛法对人间有什么真正的益处,应该要懂得我们到人间来是为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开悟。一般对这种理解和不能深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存在着你刚才所说的悟性不足,一个有悟性的人就能开悟,连悟性都没有他就不开悟。同样的一个事情很多人对它的理解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Wenda20171217A 31:22 悟性、开悟和觉悟有何不同
女听众:悟性、开悟和觉悟三者的不同点呢?
台长答:悟性是什么?悟性是感悟,能够理解了,对一件事情的初步理解叫“悟性”。开悟,你已经明白了,悟性是刚刚开始,对这件事情的初步了解叫“悟性”,“开悟”已经懂了、明白了。觉悟是已经明白里边的道理,并知道应该怎么去做了,而且已经完全摆脱了自己在这件事情里边的困扰。觉了,才能开悟,佛的名字就叫觉悟。
▲Wenda20190322 28:34 如何理解“小三窍”;开“小三窍”要听、读、入
女听众:师父的《白话佛法》说的都是经文中的内容,学好《白话佛法》是否和念出来的经文更相应?师父能否用白话解释一下师父说的“明理教义会开小三窍”?这个“小三窍”是什么意思?
台长答:“明理”,就是明白世间的道理,这个人讲道理,叫“明理”。“教义”是什么?一个人对接受的教育的意义要明白。“小三窍”也是叫你要明白这些道理。首先,一个人要懂道理。比方说在数学上属于理数、道理,“小三窍”,实际上就是就是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就是开这个窍,慢慢入窍。听佛法就是一个窍门,听经文就是一个窍门,听道理就是一个窍门。你慢慢开窍了,开到后来你就破迷开悟了。实际上这个“窍”就是告诉你,人生要懂得怎么样来改变自己,改变成住坏空,就是靠你要多听佛法。开法会是不是多听佛法?(对)听经文,看《白话佛法》,听师父讲《金刚经》、讲《普门品》,是不是听经文?(对)师父天天在节目当中跟你们讲道理,是不是?(对)你如果多听,那你是不是心中就慢慢开窍了?(对)开窍,刚刚我跟你说,是听佛法、听经文、听道理,实际上就是听、读、入。第一个窍门是听,第二个窍门是读经文,然后心中进入道理。“小三窍”就是要叫你开窍,要叫你多听、多读、入心。
▲ Wenda20131129 41:52 如何理解“不能有分别心”
女听众:怎样理解“不能有分别心”?比方说一个救了很多人的大好人和一个害了很多人的大坏人,虽然有前世的因果在里面,但是我们表现出来肯定是对好人更尊重,对他们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是不是也叫做“分别心”呢?
台长答:这个不叫“分别心”,你看到好人、看到坏人,那是正常心。只不过在度人的时候你不要有分别心,是这个概念。“平等心”是说:你在同样的人间,你具有平等的地位学佛,而不是说你在人间是平等的,人生出来就不是平等的。所以很多人根本连这些都不会解释,还怎么弘法?什么叫平等心?平等心是说如果今天你们坐在下面听佛法了,台长看出来你们是平等的,因为你们同样具有佛性,你们同样可以从一个平等的角度,大家一起来学佛。就相当于一个老师,班级里30个同学,你们都是平等地在读书,但是有读出来的,有读不出来留级的,这个就是“不平等”了。为什么天上会有上等上品、上等中品、上等下品?为什么会有十八层地狱?为什么人生出来有的很苦,有的就好一点?前世人家做的功德这辈子受福报了,你说平等不平等?你看他生出来就这么有福气,人家上辈子吃了多少苦你怎么不讲?你说平等不平等?(嗯,因果)到了最后,还是平等的,因为因果丝豪不爽(谢谢师父)
▲Wenda20200703 01:11:07 如何理解“大乘佛法是菩萨的心智心度”
男听众:师父,您是修的大乘佛法,《白话佛法》讲大乘佛法是菩萨的心智心度,这个“心智心度”怎么理解?
台长答:“心智心度”就是心的智慧,从内心产生的智慧。大乘佛法为了救度众生,救度众生的人是不是把自己也一起救度了?(对)比方说,一条船要沉了,你是把这条船救了,还是你弄个救生艇把自己救活了?如果救生艇你把自己救了,不一定救得活,为什么?救生艇放下去,浪来了,太急了,把小救生艇打翻了,说不定你自己也没了,那你还不如把大船救好了。你把大船救好了之后,大家都能活了,你在里边吗?(对,明白)
1-15
▲Wenda20160828A 26:43 心系众生和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中提到:“一个没有牵挂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无私的人,不牵挂就是没有私心,没有我自己,而观世音菩萨和师父心系众生。”师父有时候也提到牵挂众佛友。那么,这种心系众生和师父说的牵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牵挂自己和牵挂众生是不一样的。比方说,你为了自己和为了别人,都是一个“为了”,为自己,为什么就变成自私了?为众生,为什么就变成大公无私了?(对对)那就是一个你面对的对象的问题。你对象是个人,那你还是牵挂;你对象是众生,那你不成为牵挂,而是那种付出和慈悲了(哦,明白。师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无私、不求回报、心系众生;一个是执著于自我得失、利益造成的牵挂和挂碍。有两种,是这样吗?)是这样的。“无私”,它不叫牵挂,它已经是胸怀众生,心系众生。那观世音菩萨慈悲众生,心系着我们人道,你说观世音菩萨有牵挂吗?当然有牵挂,但是他这个牵挂又不是他自己,他是为众生的(他有牵挂是无私大爱的)就是这个道理。
▲Wenda20161016A 15:10 度人时要刚柔相济;要用“无缘”的心去度“有缘”的人
男听众:我们在辅导一些老同修或者是新同修的时候,跟他慢慢地说,耐心地说,比如许愿吃全素,和他轻声细语地、慢慢地说,他未必引起重视。如果严厉地跟他说,说明厉害性,他思想就马上重视了。度人的时候要刚柔相济,是这样吗?该严厉的时候就要严厉,该慈悲的时候慈悲。
台长答:那当然了,师父就是这样度人的。有些人根本犹豫不定的,你跟他好好讲,他根本听不进的。师父为什么能度人?因为我看得到他将来要生癌症。我讲了,他怕了,他才不抽烟了。我讲了“你的肝已经出毛病了”,他去一查,查出来真的肝里边有囊肿了。这个时候我再跟他说“你必须马上吃素”,他就吃素了。为什么要用菩萨大神通去救人,就这个道理(师父,我们在平时度人的时候也要做好刚柔相济,不能太柔了,是这样吗?)对,太柔也不行的,要刚柔相济。有些人度不了就别理他了,无缘众生。你拼命去讲,伤你道行的。讲不通,你难过吗?如果他在你的话当中造口业就是你造口业。这种人理都不要去理他,没办法的。我告诉你,救不了全世界的人,只能救全世界有缘众生,记住前面两个字叫“有缘”(您说救全世界的“有缘众生”,而观世音菩萨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无缘大慈”在菩萨的眼里是……他的境界在那里就是无缘大慈,是这样吗?)你已经解释了。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救人的时候要“无缘大慈”。首先你在救人的时候,如果看到他是你的亲戚、有缘分的,你才去救?你就是救人的时候不知道他有没有缘分,你先要用“无缘”的心态去救人,然后碰到那些无缘的人只能离开(师父,您一解释,弟子明白了)
▲Wenda20200705 00:59 如何理解“行大无畏法布施者”
男听众:师父好。最新的《佛子天地游记》中韦驮菩萨说了一句话:“行大无畏法布施者,吾韦驮自会依缘去救度护持。”什么叫“行大无畏法布施者”?师父您开示一下这个问题。
台长答:舍己救人,比方说你为了救一个人不怕自己担业,你为了帮助一个人不怕吃苦,明明知道你救这个人可能会灵性上身。你看看地藏王菩萨是不是行大无畏者?(对)地狱多苦,你看看地藏王菩萨就到地狱里边去救恶灵,这叫“行大无畏者”吧?(对对。他说的“行大无畏法布施者”,这个“法布施者”怎么理解?)“行大无畏法布施者”就是说,当人家生癌症了,当人家很痛苦的时候,你去救度他,你去跟他问寒问暖,去跟他宣讲佛法,让他能够离苦得乐,让他能够生起大精进心、大信愿行,能够帮助到别人超脱六道那种思维,你就是在法布施(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是啊,师父不是给你们做榜样吗?有的时候师父在救人的时候也是很累的,你们过去都看到的(是)一个师父过去要救一个人,要用足力气拉他,多不容易。现在师父也是的,你看开法会多累,没日没夜的,师父要见多少人啊,而且开完法会人像瘫掉一样的,因为看图腾很累的(明白。如果不怕背业,就真心地去救人,观世音菩萨会来帮助你,是这样吗?)那当然了。如果你有大愿心的话,菩萨就会有大愿力给你的。因为你的大愿心感动了菩萨,他给了你很多的愿力,给了你很多的力量,因为你的大愿迎来了菩萨给你的力量(明白了)
▲Wenda20151011B 01:39 如何做到内心坚强,拥有菩萨的大无畏精神
男听众:有时感觉自己的内心软弱无力、怕吃苦、缺乏毅力,怎样才能拥有菩萨的大无畏精神,像师父一样内心坚强有力、无私无畏呢?
台长答:很简单,要有信力,要有信德相信观世音菩萨,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相信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所感染,就是说“心不被境转”,这是学佛人的一个境界。外面不管发生了什么,你的心不要被转动,你这个人就永远会成功。很多人为什么会缺乏信心?因为听了别人说了。本来对自己婚姻很有信心的,因为听人家说她老公外面花花的,她开始失去信心了,天天闹啊、吵啊、跟老公搞啊……最后婚姻就结束了。你要相信,再怎么样人家有女人喜欢你老公,你也要坚持“他是真的爱我的,我不相信他会离开我”,所以你就活在自信当中了,你这个人当然天天有力啊。你还是像过去一样对你老公这么好,你说说看你老公会随随便便发神经离开你吗?就这么简单(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1-16
▲Shuohua20171222 12:43 台长开示“本觉与无明,非一也非二”
男听众:“本觉与无明,非一也非二,实相无明,即是佛性。”[注:《白话佛法•一》第16篇]请师父点化。
台长答:“本觉”就是你本来应该觉悟的,你本性当中应该觉悟的。无明就是习气,因为我们过去生中带来的一些不好的无明习气,这辈子还在延续着。孩子生出来之后并不是每个孩子的智商都一样,从小就可以测试出来的:有的孩子就特别敏感,特别聪明;有的孩子生出来就会哭,其他都不会。这个本觉是什么?本觉是你内心深处的东西。无明就是你上辈子带来的。这两个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要有本觉来慢慢地消除自己的无明习气,不让无明来骚扰自己的内心(后面解释“非一也非二,实相无明,即是佛性。”)“非一非二”,不是一,也不是二,就是说,它都是原本如如不动的,原来都拥有的。无明也是拥有的,那个本身的本觉也是本来就拥有的,并不是说“一”和“二”能生出来的。“一”和“二”就是说并不是后天能够……这个事情来了,那个事情“二”来了、“三”来了,不是这样,它本来就拥有的东西。
▲Wenda20180909A 06:25 把善恶分得太清,会否产生瞋恨心、增加业障
女听众:有的人觉得自己黑白分明、嫉恶如仇,而且非常正义,这样是不是也算是把善恶分得很清楚?也容易产生瞋恨心,增加业障?
台长答:要看的。如果你的境界只是到护法神,你是对的,你这人是正义感十足;但是你要做菩萨的话,就要变成慈悲了,你就不要把善恶分得太清楚,把善恶一切都看成是缘分了。境界不一样,当然你的理解力也不一样。哲学就是讲这个,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问题,就是哲学。你是菩萨,你是佛,当然带着慈悲看世界了;你今天是护法神,就带着嫉恶如仇看世界;如果你今天是人,根本看不出什么叫恶、什么叫善了(明白了)
▲Wenda20170430A 36:22 提意见让别人起烦恼,自己就有业障
男听众:如果我们用正的发心给他人提出一些建议,却因此让对方起了烦恼心,我们有业障吗?只要让对方起烦恼就有业障吗?
台长答:有。你度人有没有功德?有的。你让人家起烦恼心有没有缺德?有(只要起了烦恼,就是你说话不对、不当,就有业障)对了。有时候不说话,你的脸对着人家,给人家脸看,你让人家起烦恼心了,你就有业障(哦,那对方起了烦恼,我也起了烦恼,我是否也是为对方背业了?师父,怎么理解?)对,你让人家起烦恼了,人家给你脸色看,你是不是自己也烦恼了?(是)好了,就是这样(在学佛过程中,我们怎么更加圆融地给他人提出恰当的意见呢?)很简单,愿意听你的话的人你就讲;能够接受,境界比较高的人,你就讲。境界不高的人你去讲什么,有什么好讲的?(直接连讲都不要讲了。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1-17
▲Wenda20171117 48:32 关于根基和智慧的关系
男听众:师父,根基和智慧有关系吗?是否根基好的人更容易开智慧?
台长答:那是百分之一百的,根基好的人开智慧当然开得快了。你要是根基好的话,上辈子是天上的菩萨,你一到人间来就开智慧了(师父,为什么有些人根基好,今世智慧不开呢?)根基好智慧不开,五欲六尘,吃喝嫖赌,被人间的欲望……全部沾染这种恶习,恶灵上身,他找不到他的根基了,所以他就倒霉了。
▲Wenda20200710 53:44 根基是否代表一种境界;学《白话佛法》可增加根基
女听众:小房子超度亡人到天界,基本上再往上就不能靠小房子了,只能靠亡人的根基。像我们这种业障消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根基是否也代表了一种境界呢?
台长答:对,这个回答完全正确。你到了一定的根基,当然一定的能量体就出来了,你没有业障了,就像个氢气球越飘越高的。你嘴巴里吹的气为什么这个气球上不去?明白了吗?(明白。请问师父,我们平时学《白话佛法》是不是也在厚实我们自身的根基呢?)是的,很厉害的,能量很大,好好学。学了之后增加很多能量体的(好,感恩师父。您之前也开示过,一个人修成,根基至少占40%,那有些根基比较薄弱的师兄是否可以通过认真学《白话佛法》来弥补根基的不足呢?)完全可以。
▲Shuohua20130118 16:58 在幻化世界当中,借假修真
女听众:您平常说一切都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四圣道、极乐世界还有天上地下各种场景的描绘,比如说房子、衣服什么的,这是不是一种着相呢?
台长答:这个不着相,这个就是幻化,幻化世界。你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饭也不吃你不饿死了?没有房住你怎么生活?这怎么叫着相,这就是在幻化世界当中,是暂时的幻化,你现在在人间这个都是假的,你说人死了什么都空了,难道你不活了吗?你还得生活,对不对?(对)就是在幻化世界当中,借假修真,找出真的东西(明白。师父,是不是就是说,虽然一切皆空,但是我们实际上就是很真实的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真实也是假的,但是在假的当中又有真的东西在
(是不是从宇宙、从菩萨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无常的,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了,但是从我们每个人角度看,就是各种真的实相组成了一种空?)是这样的,这个实相即是空,空即是实相。比方说,我们小时候为争一个事情,我们争了半天,现在你还争吗?你现在什么都忘记了,连争的这件事情都记不起来了,这不都是空的吗?这不是幻觉吗?只不过菩萨看到是尾,而我们看到是当中和头,我们着相,因为我们执着在我们正在幻觉当中的这个相,而菩萨已经脱离了这个幻相,所以他看到的是一种幻相
(明白了。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这一辈子这段,而佛菩萨从整个宇宙的角度上看到从头到尾的过程。我们现在既然这样又假又真的活在这个世界上,那就只有立足当下才能有菩萨的智慧才看到万物皆空)对,虽然是在人间,但是你要脱离人间地去看。举个简单例子,现在爸爸妈妈还有你,三个人都在家里吵架,天天吵,你可以不吵,虽然你要参与家里的事情,但是你如果境界高了,觉得爸爸妈妈他们都是没有智慧,他们在吵架,你已经看穿了,你跳出了他们吵架的范围,超脱这个轮回(明白。谢谢师父)
▲Wenda20171027 40:00 意识分为外意识和内意识,用正能量的深层意识去淡化恶的业障种子
女听众:师父,之前您讲过八识田,我们知道都是阿赖耶识,以前师父在节目当中说过八识田分为内八识和外八识,请师父慈悲开示一下内八识和外八识。
台长答:八识田中有一个外和内,任何意识都有内和外,六识也有外和内的。举个简单例子,第六意识是你的感官,我现在讲给你听,你眼睛突然之间看见你的一个包放在那里,一个人拿了,你没看见这个人是谁,那你这个是第六意识——“谁拿我的包?”你突然之间一想,“这是我妈,她怕我包放在那里忘记了,拿走了”,那你这个就是第六意识的深层意识,明白了吗?(明白)那么第八意识同样是这样,比方说这件坏事你做了,那你恨、难受进入第八意识,就是第八意识的外意识,那么进入内意识是什么呢?“我恨的,我已经想不通了,我实在怎么想不通,一定要恨”,那么进入深层意识了。如果就算进入第八意识,很伤你的心,但是你慢慢地用你的深层意识——“我原谅他,这个人我过去也欠了他很多,他现在这个报复完全是合情合理的,我活该,谁叫我过去对他不好的”,你这么一想的话,你的第八意识当中就会把这个仇恨的种子慢慢淡化,那么就不让它进入你第八意识的深层意识当中,去积累这个恶的业障,明白了吗?(明白了。师父,以前您在节目当中说过,就是只要我们在人间做一件善事、一件恶事,如果是在我们心中非常非常伤心,或者非常非常难过,这个心伤得越深的话,刺激越大,进入阿赖耶识就会越深越快;如果开心得不得了也会很快进入阿赖耶识)对(进入深层意识的话,他马上就会在我们心中存有一个档案了,就是有一个底了)对了(师父以前也开示过,身体上的业障永远是不可能清除干净的,就是人的阿赖耶识当中,业障也是不可能彻底地清除)对(师父讲这第八意识,是一种自然意识,是根本不可能彻底清理干净的。师父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就是我们在人间不要让自己特别高兴,不要让自己特别难过)对了(不要让外心迷惑住我们,因为一切都是虚幻的)对了,你这个理解是深刻的。比方说一件好的事情,开心的,这个人给你造成非常法喜的效果,你想想看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你一想起他来你就会笑,当你一看见他,就想和他在一起,那不就是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吗?(嗯)
▲Wenda20180112 39:47 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就与第九意识合二为一了
女听众:师父开示,八识田染净同源、九识田染净俱泯,八识田全部是善的、纯净的就是九识田了。这里涉及九识田的净没有泯,是不是说纯净之后自性显现,染净俱泯的生命内境呢?
台长答:你想想看,九识田就是无色无染的,完全干净的,对不对啊?(对)那好了,第八意识全部干净了,不就跟九识田合二为一了吗?那第八意识不就成为第九意识了(是。也就是说当第八意识特别干净,其实还是一个干净的程度,就是没有善,没有恶,是这样吗?)一样啊,因为你能做到第八意识完全干净,跟第九意识一样干净的话,那你第八意识跟第九意识分得清吗?分不出来了吧(就是非一也非二了,是一样的了吗?)对,这才叫开悟,就非一非二了。非一也非二,这个还懂一点了。
▲Wenda20200726 53:46 观照自己的念头,属于第几意识
女听众:师父,我们学佛一直说要控制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是要观照我们的念头。自我感觉就好像有一个监管人在时刻看着我们的念头一样,不好的念头出来,可能就会用师父的一些佛言佛语把它转成正念。这个想法松懈了,杂念就多起来了。请问师父,这种观照、监管的觉知,它是属于第六意识还是第七意识?
台长答:全部都有的。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你的第六意识,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告诉你很多东西,你的第六意识才重视的。比方说,你今天嘴巴闯祸了,你的眼睛看见人家发脾气、发火了,到了你意识当中,第六意识当中你就会觉得很可怕,“他可能会报复我,会打击我”。然后你这个辨别意识“会不会啊?”如果你第七意识辨别意识觉得“哎呀,他肯定会报复我”,那就产生了恐惧,产生恐惧的话,你要逃、躲,那么进入你第八意识了。
1-18
▲Wenda20140907B 37:31 人间都是暂时的,不要追求神通
男听众:我们在人间如果想修到通,好像天眼通那些,是靠修我们的气还是……
台长答:你什么都不要通,你直接通到天上去就可以了。人间再怎么通都没有通,通不了的,人间的通也是暂时的通,听得懂了吗?(哦,暂时的通)暂时的通就是暂时的空,没有用的(是,因为人间始终都是回到一场空啊)对啦!
▲Wenda20160603 09:41 为何有宿命通后还不能漏尽烦恼
女听众:师父您好!五通和六通的问题,五通算是六通最后一个“漏尽通”的基础?(应该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了宿命通以后,他都知道他的前世,知道好几世就是因果,都知道为什么这一生是这样子,他还不能够漏尽烦恼呢?
台长答:我问你,你不是知道要消掉烦恼吗,你怎么还有烦恼呢?你不是知道菩萨可以帮我们消掉烦恼,你为什么还有烦恼?知道是知道,知道不一定做得到。很多人知道要学佛,在家里不要吵架,为什么碰到事情就吵架了?(因为没有智慧是吗?)就是没到这个节骨眼上,你没有超脱,你没有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就这么简单。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就上不去。你可以说我已经高中了,我为什么不能上大学?你没考上大学就是高中生。
▲Wenda20180729B 39:16 “他心通”是悟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
女听众:请问师父,佛教六通里有一个叫“他心通”。在生活中,有些人很会察言观色,识别别人的情绪和意图,比较容易理解别人,这种人就比较识相,讲话、做事不容易得罪人。而有些人没有他心通,讲话、做事情就容易让人产生一些烦恼,但是他不知道这一句话讲出来人家听了心里就不舒服。请问这种所谓的“识相”是否属于他心通的一种表现?这种他心通是怎样修出来的?
台长答:他心通是悟出来的,不是修出来的,悟性啊。很多小孩子很有悟性啊,应该叫聪明,生出来就知道妈妈开心不开心,生出来就知道爸爸跟妈妈两个人的感情……所以很多小孩子,爸爸妈妈一吵架,他们就不讲话,有的还会想办法让爸爸妈妈开心,这种孩子就是有他心通的(就是比较有智慧,是吗?)当然有智慧啊。师父小时候,爸爸妈妈如果有意见,我马上就会安抚他们,用自己最开心的方法,用他们平时最喜欢我的方法来让爸爸妈妈开心,不要让他们纠结。这种孩子就是很懂事,从小就很懂事情的(好的。感恩师父)
▲Wenda20170623 33:37 如何理解人有六通
女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里开示了人的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尽通。他心通、神足通我们可能可以修到有,但是像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漏尽通等,一般人是没有的。如何理解人有这六通呢?
台长答:不要去搞,这些“通”都是天上的,只是有的人过去修得好,就会在他今世呈现出来。有什么好“通”的?现在我说你有神通,你相信不相信?(不相信)怎么不相信啊?你有没有第六灵感?(有时有)这不叫神通?你今天开车出去,“我就怕出车祸,我感觉今天会倒霉”,你真的倒霉了,你不就是神通吗?(哦,灵感)孩子跟你讲话,孩子又没跟你说什么要求,你怎么会知道孩子跟你讲话就是这个意思,你这不就是他心通吗?(是的)神足通,晚上做梦,马上想到什么,你就可以到那里去了。你没有神足的)天眼通,你要天眼看什么呢?现在一个人站在山上很高的地方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不叫天眼?你的人眼能看得这么远吗?问题是你站得到这么高的山上吗?(站不到)天眼能够看到别人的心。当然每个人都有灵感的,很多人要出事之前会有感觉的(对的,尤其是念经的人)很多人知道要出事、要死掉之前,他自己就会知道的。你今天出去会碰到坏人、好人,你只要安静下来就会有感觉了,这不叫他心通?这不叫感觉?跟他讲话你就会知道今天我们谈得很好或谈不好,这不叫他心通?(是的。因为这些我们平时都有,可能自然出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对了,就是你没注意而已。为什么医生能够看到空气当中有细菌,你看不见呢?因为你从来没去注意空气当中有没有细菌,而医生注意了,他就知道空气当中有细菌。
▲Shuohua20171215 05:57 师父对“神通”的开示
男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一册里面讲:“你们要用出现的一些神通来医治自己心灵和身体上的病,慢慢出来的神通就是悟性,用自己慢慢开发的功能来显化自己的佛性,第一,要无我,要真正改掉自己的无明习气;第二,用自己显出的神通来医治自己灵魂和身体上的病。”请师父讲一下这段话怎么理解?
台长答:你以为神通一定是大神通啊?我问你,你这个手为什么手背不能拿东西,手掌心可以拿东西?为什么你有感应?难道你这不叫神通吗?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生出来眼睛看不见的,突然之间看得见了,人家都说是神通,对不对?(对)举个简单例子,有些人耳朵特别灵,你说:“哎,你怎么什么都听得见的,我怎么听不见?”是神通吗?实际上也是神通(哦)每个人对某一个器官,对某一个部位特别敏感,或者对某一件事情特别有灵感,有悟性,实际上这个神通就慢慢地转为悟性。因为你耳聪目明啊。什么叫聪明?耳朵听东西听得清清楚楚,眼睛看事情看得明明白白,你不就叫聪明?(知道了,师父讲得太透彻了)
▲Wenda20130614 41:28 学无止境,台长也进步;追求神通的三个害处
女听众:那天法会结束以后我们跟几个参加了很多次法会的老弟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他们对那天的事情也是惊讶的不得了。老弟子对您的功能、神通都惊讶的不得了,我就觉得这几年您的境界、您的功能也是一直在提高、在进步(对)师父,很不好意思地问一下,您特别忙,还有时间去进步吗?
台长答:本身在度人当中,一直在提升境界,在学习、在进步,台长在不停的度人当中实际上就是在提升自己的境界,一样的。每天在做菩萨的事情,时间长了不就是菩萨的境界了吗?一天二十四小时,如果你做一个小时的菩萨,那一年下来就是365个小时学菩萨,那其他这么多几百个小时、几千个小时不就被你浪费了吗?你在家里一直不度人,你就讲不出那些道理,你天天出去度人是不是能讲出这种道理来了?9号的弟子开示,师父专门讲了神通的问题,不能依赖鬼通,而且神通只能作为一种帮助你探索和理解宇宙真相的方法,但是不能依赖它,不能靠它,要靠自己学佛念经,不能去依赖神通(对,我觉得追求神通有三点:第一,很多同修有了神通之后就慢慢的修偏了,比如敛财)完全正确,只要自己有神通的人,一定修偏的,因为他们没有菩萨能够帮助他们,他们自己没有定力呀。就像暴发户,不是家族里传下来的,做点小生意一下子发了财,马上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开始觉得自己了不起了,因为他不是这个根基来的,得到了一些法宝,就开始卖弄,开始敛财赚钱,当然会走偏差了(第二个危害:即使不敛财,有了神通之后就自觉不自觉地跟别人说,这样就会妄动别人的因果)对,有很多人过去跟台长在广播里说:“台长啊我保证不敛财,我就是帮助您。”最后到处敛财,不可以的!(这样的人我都知道好几个。还有造口业,就是他们造的口业最多了。我就很奇怪,他们有神通,看到因果的,他们怎么还不怕因果啊?)什么神通,是鬼通,鬼会怕人的?鬼会知道因果的?如果鬼知道因果报应,就不会在鬼道了(明白了,师父)那些偷东西的人,知道会被抓到警察局就不会去偷了。律师会被抓到警察局吗?他知道法律呀,境界不一样,地位不一样,所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学的知识,文化,修养,素质,什么都不一样的,菩萨才拥有大神通啊!
▲Wenda20130510 01:07:14 如何判断修行程度和神通来源的问题
女听众:如果把学佛比作爬台阶的话,如何判断自己处在哪一级台阶?随着修行,有的人就开始出现感应啊甚至神通,那对于有神通的人来讲,怎么判断自己的神通来源是哪里呢?
台长答:就像一个人爬山一样的,爬到一半不知道爬到哪里,你必须往下看,往后看。所以一个学佛的人要走一步看三步,看看自己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不发脾气了?是不是天天在念经、天天在学佛、天天在度人、天天在做功德?那就是看自己是不是在进步最好的一个标准,一个方法(明白)至于你怎么样知道自己有了这个神通对不对、好不好?很简单,如果这个神通让你知道了之后无所畏惧、不恐怖、感觉到菩萨在心田,那你这个正的;如果你看了后感觉非常恐怖、非常害怕,或者经常觉得有人在你耳朵里跟你讲话,叫你看这个看那个,那你已经走偏了,已经鬼上身了,叫鬼通,不叫神通了(这种正的神通,是不是修行路上必然会显现呢?)会的,很正常。当一个人前世修得非常好的时候,他会有正神通显现。实际上有的人不一定看见,但是他用其他的方法照样跟看见一样,那就是他的灵感。有的人灵感准得不得了,他只要一想到这个事情,脑子里突然之间有人提醒他,这个事情他做了就成功,这就是灵感。实际上灵感跟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都是一样的。有的人眼睛看不见,耳朵经常听见菩萨跟他讲话,而且讲出来的话他照着去做他就成功了(那您的意思是说,这种正的神通多半来源于前世的修行结果)完全正确,完全是前世的,今世想修出神通出来很难的(那就是说对于修了很长时间一直有点纠结这个事情的同修来讲,也没必要纠结,就是前世修得不好呗,是吧?)不是修得不好。有的法门是不给你开神通的,有的法门是有神通的。你没有去读数学,那你当然不会算账了;你不学文科的话,我说个成语,会数学的人他也讲不出来啊。比方说有的人是修神通的,这辈子他就会有神通;或者有的人是乘愿再来的菩萨,那么菩萨本身就拥有大神通。并不是你修了半天没有神通,你就觉得“哎呀我怎么这么不行啊”,因为你没学这个科目(明白了。经常会有人这样想)这个不可以(新的同修说梦到这个或看到那个了,有人会觉得我怎么修得这么不好啊,好像修半天什么也看不到)有的人看不到,人家阿弥陀佛一念照样上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什么都看得见,看到其他地方去了;还有的人眼睛看见了,开始敛财、开始做坏事,好了最后下地狱了。什么都有,看到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佛法不宣扬神通的(对)它只是一个方法,师父也是的,我让你们相信这个方法,让你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你们相信了师父,才会念经啊。我不是说教你们每个人都有神通,如果这样的话,我周围的人都会有神通啊。不能执着这个(我们不执着这个,您放心)
▲Wenda20200911 09:45 关于追求神通灵感的开示;如何辨别殊胜梦境的真假
女听众:有一位同修在群里看到大家在讨论一位追求神通灵感的师兄导致仙家上身时,收到了一段短的开示,我先念一下。想告诫更多的佛子,老实念经修行,脚踏实地修行修心,没有捷径。菩萨成就都是靠着前世今世不断修行,救众生愿力,历经万劫才能成就。“为什么师父说根基重要?因为之前前世,修行人历无数劫难,方可有机缘成熟在今世成就。根基来自累积修行、证悟、历劫,不是仅靠着今世的点点修行就能成就。并不是梦境殊胜就证明你们修得好了,不过是你起心动念,菩萨慈悲。环境属于人的业力,业力重的时候,环境不好,减业消障后,运转了,环境自然变化了。不好变成好,靠着修行人的定力、愿力、境界、功德、毅力等自身的修行努力。万话归一句:自修自得,个人业障自个背,万般带不走,唯有孽随身。菩萨、师父、同修帮你也是有定数的,有数的,不可能总是靠着外力帮助你、提醒你。放下你们的自以为是、贡高我慢,以惭愧心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念经修行修心。”师父,他想问一下他收到的这个是真的吗?
台长答:这个讲得很正能量,很好(它当中提到“并不是梦境殊胜就证明你们修得好了,不过是你起心动念,菩萨慈悲。”师父,这一句话怎么理解?)就是菩萨给你一点殊胜的景象让你看得到未来,给你增加信心(明白了。之前《佛子天地游记》中关帝菩萨也提到,有部分佛友被引导追求殊胜梦境,已经招惹仙界众生。师父,仙界或者灵界众生是有能力来改变我们的梦境吗?我们如何能判断……)你求了,你有求他就来了。因为仙界代表……你看神仙也不都是正能量的(嗯)我问你,很多仙不也是负能量的吗?对不对?
(是的。像他们比如说引导我们出这种虚幻的梦境的话,跟菩萨给我们托的这种好的梦境,我们有办法识别吗?)很难的,你有办法识别的话,我问你一句话就知道了,小学生能识别大学里老师给你的考题是对还是不对吗?问答题你答得出来吗?你没有到大学这个水平,大学老师给你的课题你考不出来的,明白了吗?(嗯。那就是自己有殊胜梦境还是要谨慎处理,并不一定肯定是真的?)殊胜梦境基本上是真的,只是有些梦境怪怪的,你就要当心了,讲出来的话怪怪的,你要当心了(明白了)好像很不符合常理的。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辨别呢?有些人把师父的白話-佛法都背出来了。美国有一个佛友把师父的白話-佛法都背出来了,你看看(太厉害了,随喜赞叹!要向他努力学习,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1-19
▲Wenda20201002 28:03 佛法养身之道;如何把菩萨的金光万道接到自己身上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第一册《佛法与养生》里面讲到佛法养生之道,大概里面有一段话是:“头清、肺白、心红、肾温、精元固,胃要和,肠要润,肝要舒,脾要健,胆石要消。金光万道上身,要把菩萨的光照着自己。你们这些徒弟念经能想到金光万道?要把菩萨的金光万道全部接到自己的身上,照到你的肺白、心红……这就叫现实与佛法结合起来应用。智慧像一团光,人心散乱,不易成状。你的聪明才智实际上就像光一样是一团,如果散乱了,杂念多了,就不可能有智慧了。要想有智慧,这个心必须要静,心静才能把智慧之光聚起来。”同修们问,怎么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个佛法与养生,利于身体,更加利于学佛念经、修心修行?还有这个金光万道,他们不知道该怎么照,也不懂得怎么照。
台长答:举个简单例子,你虽然没在太阳下,但是你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吗?(感受到)好了,就这样啊。你感觉到金光万道,你就能够想象这种金光万道。人最高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想象力。能想象出金光万道的话,你就感觉你看到了,你可以感觉到它的温暖(对)过去曹操有一个故事不是“望梅止渴”吗?他的士兵走路走到后面口干舌燥,每个人都没水喝,曹操就跟他们说:你们再往前面走两公里就有一片梅林--梅子的林,你们就可以吃梅子了。大家一想到梅子,马上嘴巴也不干了,吐沫也出来了。其实这就是精神上的东西(师父,这金光万道是不是也能打通我们身体的经络或者是帮我们身体越来越健康?)对啊,金光万道实际上就是当你想通的时候,开心的时候,你的脸红润,你的手都会红润,你的脚底都会红润,这就是经络打通了,大周天、小周天都打通了。那你这个时候,你整个的血液循环舒畅,经络、脉冲完全属于正常状态下,所以你就特别精神好。人精神好的状态下就是这种情况下,那么就是金光万道(好)
▲Wenda20160129 01:33:27 经文本是六道外,人间借用须认真,名闻利养烦心事,枉费心思业障多
女听众:同修在念经的过程中有一个意念告诉他:每天所念的经文,都属于六道以外的,所以念经的时候,不要去想人间的任何事情,慢慢地,境界就会脱离六道。这些经文是菩萨借用给我们超脱的,是否脱离六道,全看我们怎么用。如果边念经边想着人间的追求,就是糟蹋了这些经文。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这个很厉害,这个是一个天上的高人讲的话。师父觉得他这个人太厉害了,很有智慧,他居然能够把菩萨的心声都讲出来。我告诉你,念经就是不是人间的,是超脱六道的。你想想看,菩萨的经文,菩萨都是超脱六道的,对不对啊?(对)那你念的菩萨的经文,你当时念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超脱六道啊?(对)而且是不是菩萨的经文啊?(是的)那就很简单了。所以这个东西是非常神圣的,你不好好念经的话会造业的。所以很多人念小房子不好好念,很多人还在借小房子敛财。我告诉你,全部下地狱的,等着吧。没灾的时候没灾,来了之后……每一个人就死一次,所以一次碰到的话你就完了,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活着的(明白了,师父)
▲Shuohua20180105 12:59 想成佛、成菩萨,念经和救度众生各占多少
男听众:师父在回答念经和度人功德的区别时开示:比如说念一次经功德只有20%,但是度人是50%,都是做好事,一个是做大好事,一个是做小好事。但是有的听众问“只靠念经可以明心见性吗?”师父回答是“可能性只占50%,放生、救度众生、命里调节,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50%。你去看看这个比重,就是说念经的比重特别大。如果一个人学佛不念经等于不学佛,烧香不念经等于不烧香。”您这两次开示念经的功德百分比不同,这里有什么样的学问?
台长答:如果念经的能量不一样,那就说明你自己念经的功能没有运用好。比方说,有些人一辈子念经,他也不懂佛法,他也没学,他到了天上去再后补,他到了天上去听菩萨讲课,重新学习,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人间不停地念经,增长智慧,开始看佛经,看师父的书,像你们学心灵法门看师父的书,慢慢地,越开智慧越开悟,越开悟念经效果越快。比方说,你一生念了大概1000万遍经,但是因为你不开悟地念,你可能只收到一半。但是如果你这个人是开悟的,你本来念了1000万遍的经文,你可能得到2000万遍的功德(明白了。弟子想问,如果一个人成菩萨,他念经是占多少百分比,救度众生是占多少?)这个实际上根据每一个人成佛、成菩萨的概念不同。比方说你行得多,还是在修心方面多,还是在救度众生方面多,还是在忍辱方面多……它不一样的,所以念经的比例也不一样。因为成佛、成菩萨不是某一个概念,不是某一个模式上去的(比如有一个同修念经念得少,但是他救度众生救得多,他也能照样成佛。是这样吗?)那当然了。有的人念经念得很少,他就是拼命地救人,救到后来,他上去了(明白了)
▲Wenda20180902B 32:06 用佛法、用仁义礼智信来养生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做菩萨从现在做起,因为现在的人不懂得仁义礼智信的修养。台长告诉大家用佛法用仁义礼智信来养生。人的脾胃主信用,一个讲信用的人,他的脾胃会好;如果这个人不讲信用,他的疑心病比较重,他的脾胃就不好,这是《黄帝内经》里讲的。”师父,有些人的皮肤不好,或者有头痛这方面的问题,他应该注意哪方面呢?
台长答:小业障,平时多念一点小房子会消掉的(师父还说到:“爱斤斤计较的人,他的身体较虚,脾胃会不健康。贪色的人他会伤肾脏,所以肾脏不好的人他是贪色的人,你们知道肾脏很重要,很多人肾缺水,实际上就是肾在衰竭。人靠水活在这个世界上,多喝水对你们很有好处。”)这是对的,人体靠水的。
▲Wenda20130510 01:07:14 如何判断修行程度和神通来源的问题
女听众:如果把学佛比作爬台阶的话,如何判断自己处在哪一级台阶?随着修行,有的人就开始出现感应啊甚至神通,那对于有神通的人来讲,怎么判断自己的神通来源是哪里呢?
台长答:就像一个人爬山一样的,爬到一半不知道爬到哪里,你必须往下看,往后看。所以一个学佛的人要走一步看三步,看看自己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不发脾气了?是不是天天在念经、天天在学佛、天天在度人、天天在做功德?那就是看自己是不是在进步最好的一个标准,一个方法(明白)至于你怎么样知道自己有了这个神通对不对、好不好?很简单,如果这个神通让你知道了之后无所畏惧、不恐怖、感觉到菩萨在心田,那你这个正的;如果你看了后感觉非常恐怖、非常害怕,或者经常觉得有人在你耳朵里跟你讲话,叫你看这个看那个,那你已经走偏了,已经鬼上身了,叫鬼通,不叫神通了(这种正的神通,是不是修行路上必然会显现呢?)会的,很正常。当一个人前世修得非常好的时候,他会有正神通显现。实际上有的人不一定看见,但是他用其他的方法照样跟看见一样,那就是他的灵感。有的人灵感准得不得了,他只要一想到这个事情,脑子里突然之间有人提醒他,这个事情他做了就成功,这就是灵感。实际上灵感跟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都是一样的。有的人眼睛看不见,耳朵经常听见菩萨跟他讲话,而且讲出来的话他照着去做他就成功了(那您的意思是说,这种正的神通多半来源于前世的修行结果)完全正确,完全是前世的,今世想修出神通出来很难的(那就是说对于修了很长时间一直有点纠结这个事情的同修来讲,也没必要纠结,就是前世修得不好呗,是吧?)不是修得不好。有的法门是不给你开神通的,有的法门是有神通的。你没有去读数学,那你当然不会算账了;你不学文科的话,我说个成语,会数学的人他也讲不出来啊。比方说有的人是修神通的,这辈子他就会有神通;或者有的人是乘愿再来的菩萨,那么菩萨本身就拥有大神通。并不是你修了半天没有神通,你就觉得“哎呀我怎么这么不行啊”,因为你没学这个科目(明白了。经常会有人这样想)这个不可以(新的同修说梦到这个或看到那个了,有人会觉得我怎么修得这么不好啊,好像修半天什么也看不到)有的人看不到,人家阿弥陀佛一念照样上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什么都看得见,看到其他地方去了;还有的人眼睛看见了,开始敛财、开始做坏事,好了最后下地狱了。什么都有,看到不是一件好事,所以佛法不宣扬神通的(对)它只是一个方法,师父也是的,我让你们相信这个方法,让你们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你们相信了师父,才会念经啊。我不是说教你们每个人都有神通,如果这样的话,我周围的人都会有神通啊。不能执着这个(我们不执着这个,您放心)
▲Wenda20170108A 30:08 怎么消除储存在八识田中未受报的业种
女听众:师父,您也说过起心动念无不是业,言行举止都是造成业种的因,这些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当有功德进入这个意识才能消除业障。请问师父,什么样的功德能够消除储存在八识田中未受报的业种?
台长答:就是彻底忏悔。自己做错了,彻底忏悔第八意识当中已经做错的事情。彻底忏悔是什么?哭着、求着、磕头,真的心中觉得自己做错了,一点都没有觉得自己有理由,“菩萨,我真的做错了,我真的对不起菩萨,观世音菩萨你要原谅我”,这个是深挖自己的痛处,这样才能消掉。就像一个苹果烂掉了,你要把它挖到底,把所有的烂的全部挖掉(感恩师父开示)
▲Wenda20171124 03:49 凡有所见皆是虚幻
女听众:《白话佛法》第一册第二十篇《和徒弟谈见思惑》提到“‘见思惑’就是见解和思想上的迷惑。‘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五不正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请师父开示一下“见取见”和“戒取见”的含义。
台长答:好好看书吧,现在这个时间不能给你们问太多……这个都是学佛法佛理比较深的,书上都有,第八册、第九册都有的。要记住,不管什么见,等到你见到的就是虚幻的,所以在人间不能迷惑。你见到了,自己想得到它,那你本身就是在迷惑当中。这些讲到底都是不正见,各种方法表达的不正见。明白了吗?(明白了)
▲Wenda20190203B 05:59 如何理解“一品无明”;如何破除无明
女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一册里有一篇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请问师父,“一品无明”是指一种无明吗?
台长答:“一品无明”,实际上应该指一种或者一类(请问师父,众生有多少种无明要破除呢?)你说呢?(好多)身上的毛病多得数也数不清,八万四千啊,所以才会生出八万四千种法门来救度(明白。现实生活中,众生迷惑吃众生肉,学佛人许愿吃全素、守戒律,破了吃荤的无明;出家法师戒律多达300多条。请问师父,是否守一个戒律就会破一种无明呢?)对啊,你守戒守得越多,破无明破得越多。傻姑娘,稍微有点开悟了(原来是这样,明白了。所以师父一直说,为什么守戒守得越细,我们越容易破迷开悟)对啊。如果你破无明,实际上就靠守戒啊,因为你不懂好坏,你先守戒再说。因为你的贪瞋痴在你的精神上起作用了,它就会障蔽我们清净的本性,所以让我们对人间的事物不明白,产生种种分别心(是的,师父。今天突然间有一个场景,让弟子感觉到我们这个无明真的是特别特别可怕。从生活中就能感觉到,我们的无明太可怕了)“太可怕了”,你想想看我们人的一生多少无明啊!什么都不懂(是)你看看抓进去的人全部都不懂的。很多人一辈子很聪明,到了最后出事了。为什么?就是不懂啊!(对,不懂。请问师父,我们怎么去破无明呢?)怎么去破无明?要增长智慧你才能破无明(师父也曾经开示过,要先达到声闻、缘觉道,是要破见思惑;凡是达到菩萨道,是要破尘沙惑;要达到佛的境界,就是要破无明惑)对啊(是否我们只要在人间就无法破无明呢?)在人间的话,你学菩萨,学到菩萨了,就完全破掉自己的无明了。“尘沙惑”你都懂啊?说明你还是学点东西的(师父您讲过的,感恩师父。真的是要好好地懂一些道理)要好好修的。学佛里破“尘沙惑”的话,就是说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要放得下。实际上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称为“三惑”(明白了。弟子也向师父忏悔自己放不下,要放得下,就觉得搞来搞去真的是很烦的)你说说看有什么好搞的?(对)迷惑啊,迷惑才会去跟人家搞来搞去的(对不起,师父,弟子忏悔)你说说看,你们一辈子跟人家搞了多少?你看看你们是不是又犯“见思惑”,又犯“尘沙惑”,再犯“无明惑”?(是)因为贪瞋痴,这个是根本迷惑了(明白了。对不起师父,要好好地修)